智能气功 智能气功
首 页 典型病例 气功治癌 生活抗癌 单独调理 办班培训 视频分享 功理功法 学练体会 智能相册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位置:首 页 >> 基础理论 >> 文章

怎样练好智能气功(三) 遵守智能气功的规律

Ⅰ.重道尊师
  练好气功的规律之一,就是重道遵师。这与智能气功提倡的新型教学关系是否矛盾呢?否。因为在教功、练功的时候,每一个老师、学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老师决不能高人一等,不能对学员有施舍、恩惠的思想。但从学功方面来讲,就应当树立重道尊师的风尚。
一、重道
  过去把练功叫做修道。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物质和规律。修炼气功是术、是法、还是道,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如果仅仅练一个简单的方术、方法,那是属于枝末的东西,唯有道才是根本。修炼气功,要修根本大道,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方法上。智能气功属于生命领域的科学,更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一法一术上。我们所说的重道,是沿用传统的用语,但给它注入了新的内容。重道,实际上就是尊重智能气功科学,对它的理论和方法都应该尊重。练气功是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大问题,是对人们的身心重新塑造,对人的命运进行改造。所谓命运即生命运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命运动,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一个身心非常健康的人,碰到困难和挫折,会激发起昂扬的斗志,怀着必胜的信心去战胜它,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对身心不健康的人来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束手无策,痛苦不堪,甚至有的经受不了困难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磨炼而使生命夭折。同是一个艰苦的环境,由于身心健康水平不同,境遇也就有了霄壤之别。练气功能提高人们的生命运动的水平,其命运也就随之好转,就可以有能力从困难的环境中摆脱出来,获得真正的幸福。不仅如此,智能气功可以使人获得生命领域的自由解放,实现人的真正价值。它关系到一个人,同时也关系到人类与人类文化。鉴于此,每个练智能气功的人,对智能气功的理和法就必须非常地敬重。以上讲的是为什么要重道的道理。
  怎样重道呢?最关键的就是要精心练功,矢志不渝。专心致志地练智能功,决不改弦更张。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对功理、功法的择别问题,要分辨它值不值得敬重。过去各种门派都说自己的功是正道,一些古气功书上写着三千六百旁门,八万四千外道,唯独自己是正道,其它都是旁门外道。我们智能气功对过去和现在的功法决不用正宗、正道或旁门、左道标准去衡量,我们的标准是视其有利还是有害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凡利己利人或利己不损人的功法,都是好的;反之,都是不好的。此外,功法好不好,也是由各人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有些人为了治病,能治病的就是好功法;有的人为了开发智慧和潜能,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就是好功法。智能气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练功人的要求,因此学练了智能气功以后,就要坚定不移地练下去,不改初衷。
有的同志问:多练几种功法行吗?我们认为每一种功法都有它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按照它的特殊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去,以实现最后完善自己身心的目标。由于各种功法都有自己的特殊内容和规律,所以不同功法对人的生命运动的影响不尽相同。练一种功法,可引起人体与功法相应的“节奏”感——有序化。如果同时搞两种或几种功法,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导致自身生命活动的无规律、无序化,必然影响练功的进程。我们讲专一功法,矢志不渝,不是说智能功好,别的功不好,而是说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功法。你觉得智能功好,就不练别的功法;如果觉得别的功法好,就不要练智能功。同时练几种功往往会出毛病,况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命活动,完善自己的身心,怎么样有利就怎么练。我们智能动功的一、二步功也有四、五种功法,但它们是一整套功法,是在统一原理指导下安排的不同层次的功法,是相辅相成的。到目前为止,真正属于开放性功法的为数不多。要真正练出功夫,就不要搀杂很多东西。我们过去曾讲过,智能气功和任何一种功法都不矛盾。这是指智能气功的指导思想和练功原则,是建立在普通人日常生活当中的生命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的。练其它功的、搞武术的、搞体育的,都可以练智能功,练智能功肯定对其它的锻炼会有帮助,但却不能取得全部智能功的效应,也没有专练智能功长功快。所以说,矢志不渝地去练功,才能练出好结果来,这也是重道的表现。
二、尊师
  尊师不是师道尊严。什么是师?引导自己前进的都应该看成是老师,应尊敬他们。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用现代比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凡能引导自己前进的都是老师。古人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心。”见到好的,向他们学习,赶上他们;见到不好的,警惕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一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尤其气功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科学,更需要从广大群众的实践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别人实践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都能给自己启迪,指引自己更好地去练功。自己周围一块学功的同志,或者在刻苦练功、涵养道德等方面比自己强,或者在学功中有所体会,或者对功理、功法有不正确的理解和实践,都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启发自己,他们都是老师。自己的学生对练功有涓滴体会,自己给人治病时病人在接受调治过程中的具体感觉和效果,都给自己提供了自己感受不到的知识,也都是老师。尊敬别人其实是尊敬自己。把周围的人都视为老师那样尊敬,使自己经常保持恭敬和谨慎的心情,精神集中、宁静而不浮越。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功老师及外界周围的信息,感知周围更多的事物,通过尊师来激发自身的生命力,使功力上长得更快。
进一步讲,智能气功的尊师重道,应扩展到自然界,对建筑设施要爱护,对自然界的生物也应爱惜。这不仅仅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是关系着自身练功。因为壮观的、美的、和谐的环境时刻都在发放着它自身的信息;而大自然的生物,生生不已的气息也时时刻刻的互相吹煦,所谓“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练功者若能静心体察,自然能与环境溶为一体,此所谓“扩得生机充天地,妙用全在一炁中”。周濂溪曾有诗云:“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会豁幽潜,窗深草长松当道,尽日今人看不厌。”这一切都是和环境和万物生机浑化为一的表现。练功者应借助万物的盎然生意,启迪自身之生趣,而这一切又需从外敬内静中来。古之修炼者,对境对物尚且如此,对人的外敬内静则无需待言了。
  既然为学者要尊敬老师,那么为师者则需要自我省察够不够老师资格。首先,看能不能把智能功当作一门学问并能讲出道理来,这一条是根本的。其次,要看看自身练功取得了效果没有,如果自己的病都没练好,就没有充足的资格当老师了。第三,看自己的德行怎么样。这三条是个整体,有的人教功中骂人,就凭这一条也不能做老师。不能为人师表,怎么给别人讲道德?够不够老师资格,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站在学习角度上,“受人一字便为师”;站在教功角度上讲,“不胜人十倍,不足以为师”。这是辩证的。我们搞智能功的同志都是一身二任的,即是老师,同时又是学生。所以,重道尊师是练智能气功首先要尊重的一个规律,这是练功的根本基础。练智能功一开始几句口诀就有“外敬内静,心澄貌恭”,就让大家重道尊师,好像老师在看着你练功,它能起到安定心神的作用,容易把体内的气机调动起来。如果能对智能气功科学肃然起敬就更好,就不必想象老师在旁看着。总之,能达到唤起精神认真练功即可。如果真能和气场结合起来,则可以更多地接收外界练功的同道以及老师的信息。综言之,尊师重道这种心绪,可以引动自我气机,加强意气之间的统帅关系,可以密切自身和智能气功“群体场”的关系,从而接收更多的场内信息。
Ⅱ、认真练功
  智能功虽然集中了很多练功诀窍,但是要想出成果,还得靠自己练。老师只能教给方法,教理论,在关键的地方给点一下,使你在原有的基础上功夫上一个层次。如果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老师给发的信息就进不去。进去的信息能否在身上起作用,能否把自己身体里的气凝聚起来,进而通过气改变形,这些变化又都跟自身练功情况有着直接关系。高明的老师发的气很精细,它和大自然的气差不了多少。如果对大自然的气不能接受运用,老师的气也同样不能接受运用。所以这些都取决于自身内部状况。这就是古人说的“道可受兮不可传,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要改变自己的内部状态,即改造自己的身心,关键是运用意识练好智能功。怎么样去练呢?
一、刻苦练功,持之以恒
  首先要把握练功的姿势、要领,了解每个姿势所起的作用。智能功理法并重,不仅要懂得功法,还要懂得功理,练功才能深化。在练功中还要运用意识,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出功夫;同时,还要涵养道德,改变自己的素质,这是练好气功的两个基础。怎样才算练功刻苦呢?每一个人素质不一样,身体条件不一样,练功刻苦的标准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练功的强度,制定练功的规划。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练功强度再提高一点,觉得似乎达到饱和的程度,这就叫刻苦练功。练功规划。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通盘考虑。总之,功夫是用时间和力量把它攻克的,即古人所说的“功夫者,克功也”。练得越多,得到成果的那一天来得越早。在出成果上,不要总跟别人比。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构成身体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人身体有病,但练功时间很短,病好了,功夫也长上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身体局部得了某种病,并不意味着全身都不健康,其整个身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还是好的,局部的病好了,身体也就好起来了。此外,要刻苦练功,还要做到持之以恒。不管刮风下雨,再忙再累,都要连续而不间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一天练十几个钟头,累得浑身难受,饭也不想吃;有时又几天不练一次。这样不仅出不了功夫,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害。所以,练功不能“一曝十寒”。过去讲,一天停功十日补。停了一天功,练十天才能补起来。我说一天停功没法补。今天不练,时间过去了,就缺了一块。有的功三天不练,气感就不一样了。练气功持之以恒非常关键。尤其是长功的时候,身上感到不舒服,只要一停功,功马上就退下来了。再练,相当于重新爬坡,需要一段时间练功才能补上。应当把练功摆在与吃饭一样重要的位置,要养成习惯,形成潜在意识,当作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做到持之以恒了。
  做到持之以恒,就磨炼了自己的意志。顽强的意志力是调动、发挥气的作用的决定因素。一些老同志练功为什么比青年人长功还快呢?这其中的奥妙是,很多老干部经过多年的革命锻炼,意志非常顽强,一旦对气功这一目标选准后,就会坚定不移地练下去。他们的精神力量很强大,把这精神力量转移到生命运动上,加上刻苦练功,持之以恒,功夫很快就上去了。
二、循序渐近,积累成果
  练功要有恒心、耐心、决心,但不能太热心,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上升,慢慢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始于毫末”。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功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练功的时间、练功的难度都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从功法的安排来说,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练外混元,可使体内的气放出来,和大自然的气结合到一起,并把大自然的气收回体内,做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这是智能动功的基础。不脱产业余学习的,一般应该练捧气贯顶法和三心并站庄三个月后,再学形神庄。业余学功一下子把捧气贯顶法、三心并站庄和形神庄连着学下来,似乎学得快,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业余练功,身体对练气功的适应度不能一下子赶上去,身体的气不能一下子产生那么多,一天工作学习,早晚练形神庄,容易出现疲倦不堪的感觉,反而不能收到应有的练功效果。形神庄是吃功夫的功,往往需要练上一年半到两年,或更多的时间才能基本合度。从每天练功时间来说,因为身体对练功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宜少练一点,每天练一个小时,然后再增加。离、退休的同志在家没事,可以多练点。在身体里面气的有序化未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连续练几个小时,容易疲劳。应该是练完功以后感到身体气足、轻松、舒适。就练一套功法而言,也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的练功要求。一般说,开始主要把动作学会,把姿势做正确,做规范。姿势做正确和熟练之后,第二步就要求把精神贯注于动作,形与神合,叫“神注庄中,气随庄动”,意念和动作紧密结合。第三步是在形与神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不把精神总死死地注意动作,因为总注意形体,意念被形体捆死,神便死于形下,神、气都失去了灵活之性。所以这个时候要求神与形似合非合,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也就是练拳所讲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把精神与形体的结合松驰开来,精神更多地注意体内气机的变化,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去体察内外的气,使神更加灵明,对事物察知和体认得更为深刻和准确。做到这一步以后,最后便不管形,只管体内外之气,神气相依,神和体内之气紧密结合。这个时候气与形完全服从神的主宰,意念一动,身体就可以发生变化。上述练功的几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犬牙交错的。以上所述都属于神念形的范畴,练功层次尚有神观形、神入形、神形合、神形妙诸层次,详见《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第一章,这里不赘述。
练功的疗效也是积少成多的。至于什么时候出效果,不要预先去考虑,应当只计耕耘,不计收获,坚持按照智能功的功理功法认真去锻炼。只要辛勤耕种,最后的收获是会大的。要求太迫切了,精神一分散,就不能平心静气地练功了。欲得反失。就像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有个学员写个条子说:“这次我要练不出特异功能来就没脸回家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能练出特异功能来吗?练功的原则是“勿忘勿助”,这也是孟子讲的。对于练功,既不忘掉它,又不能拔苗助长。只要坚持下去,循序渐进,最后的结果是水到渠成。
三、发挥群体效应
  这是智能气功的特点,也是根本点。我们教功、练功都要组场,它体现发挥群体效应的特点。因为集体练功,一组场就能形成气场;再是大家动作一致,可产生同步共振,互相激荡。这比一个人练功要好得多。经常在固定的地方练功、组场,可以把练功场所的混元气聚起来,密度增大,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混元气在人体内是集中的,在人体周围是弥散的。集体练功能把混元气在场内集中起来,把气场加强,这是群体效应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练功的时候,要想着这个场,发气、收气都与这个场结合起来。气感和效果会大不一样。大家学会功法动作以后,可以约一部分人,定好时间练功,同时向华夏智能气功培训中心的练功的礼堂、练功场发气、收气,互相想对方,最好病号也参加,这样气感非常强。广州一部分离休的老同志已经这样搞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来广大练智能气功的人都这样搞,许多气场就可以连起来。当然这样搞还需要有个思想基础,就是要为公,为大家。如果你练功只想着得气,不给气场发气,头脑里被私字占上线了,这个气就不好接了。
  组场教功(包括组场治病)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组场者的心意。因为,组场练功实际上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参加组场者若能破除“人相”、“我相”,合众人之气为一有序的整体,其功效之强是难以估量的。这一点已为我们近年来的实践所证实。对于每一个参加者来说,功效(受益)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意识的开放程度,即私心杂念的多寡。私心杂念多,老是担心别人偷了你的气,沾了你的光,或者总怕沾上了“病气”,患得患失,那么你的心就放不下来,气机就不畅通。这样,你对集体气场的贡献小,你自己的功效(受益)也就低。一饮一啄,皆由心意而定。所以,组场练功也讲究“以公益胜私欲”,也是以德为先。
Ⅲ、松静自然
一、松
  主要指形体放松。练功形体不要紧张,不要使笨劲,但也不要松松垮垮,而要松而不懈,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不是用肌肉使劲绷起,而是紧而不僵。两三岁小孩子跑动、走路、拿东西那种形体状态,自自然然,基本属于放松状态,就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对于放松,不能理解为一点力气也没有,是要有一定的张力的。怎样才能做到呢?就是形体要放松,意念要充斥,即口诀中讲的“形松意充”。当意念一过来,形体从绷劲中把劲松开,就保持合度了。意念对气有统帅作用,意到则气到,意念不到,气也过不去。气过去了,就不绷劲了,就能减少肌肉收缩对气机流行的阻力。过去练内家拳的,每个动作意念都要注到里面去,有没有气,主要看意念是否充斥。练气功要想真正做到形体放松,并不是光从形体上去努力,还要从精神上放松。精神放松是形体放松的前提,在精神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形体是不容易松的。怎样放松呢?可以发“松”音,由松音改念成“送”音。“送”音要拉长一些,念成“松——送——”。松是平声,气机往上升,走中宫,直冲额颅;“送”是仄声,气机往下降了,“松”音是从中宫发出来的,音刚上升,一念“送”音把气往下一降,形体就容易放松了。这种发音放松往往效果比较好。此外,练捧气贯顶法也是形体放松的。还有在组场时老师给大家从头部向下逐个部位讲放松,大家按照老师的语言导引也能放松。平时自己这样默想也行:针对某个部位,脑子里产生放松的念头,反复地想,局部紧张慢慢就可消失。
二、静
  指安静的精神境界。静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一念不起的虚静;春二就是精神集中,把念头集中一点。智能功主要强调把精神集中到一点上来。能做到大脑里就一个念头,并且能持续一段时间,是很不简单的,这离那个虚静就差不远了。在三心并站庄时,要做到思想集中,就反复想“三心归丹田”,能默想一百遍不被别的念头打断,也就是入静了。练智能气功的静,就是集中精神做动作,不胡思乱想。如果一个念头都没有,要求虚静,那就没法做动作了。
三、自然
  “自然”二字在这里不是指自然界。“自”,是指自身,“然”是指规律。这里的自然,讲的是自身运动的固有规律。智能动功要求形体运动自然,不拘谨,不牵强,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人在日常生活里的一切行动,都是靠形神相合来完成的,练功的动作是日常动作的纯化,把有益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予以强化,不利于人的生命运动的则消除之。因此,二者不是对立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智能动功(尤其是形神庄)的许多动作做起来似乎比较别扭。这是否违背了自然的原则呢?不是的。所谓别扭,是说这些动作不符合日常的习惯。和日常生活动作不符不等于不自然。实际上,我们今天很多习惯动作,是多年生活中养成的,有些机能发展了,强化了,而有些机能抑制了,减弱了。因此,习惯动作是有偏颇的,这种偏颇往往会引起生理机能的不平衡,从而有害健康。智能动功(尤其是形神庄)里许多动作,就是为纠正多年习惯引起的形体运动的偏颇而设计的。初学初练时的不自然,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自然,使形体的运动回归于自然,这也是可以说是一种返先天的过程。病人练功,要考虑到标准动作的要求,更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比如半身不遂的病人,上肢抬不起来,只以斜看胳膊进行收、推、拉、贯,这样按照你自己的规律去做,就是合度,就达到自然了。有别的疾病的同志也是这样。根据自己的规律做动作,精神上不要有别的杂念,更不能有认为自己练得不好起不了作用的想法。练功是在不同的起点上改变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的。起点低的不能跟起点高的比,要根据自己的规律,认为这样练是最好的,有了这个念头,精神很自然,不能动的部位也想着它在动,就能把气带过去,慢慢病也就好了。身体好的同志若认为自己练得最好,总想显示自己,则属张狂自满,气就散了,收不住了,这不是自然。练气功讲内向、内涵,不要去跟别人比,更不能跟老弱病残比,要比就比与自己强的比,学习人家的长处,找出自己的差距,这样就能进步了。还有的人到公练功,专找没人练功的地方自己偷偷地练,生怕别人看到,赶紧比比划划就走。这样是练不好功的,是违背了自然。实际上在一起练功谁也不看谁。眼睛一闭合,无人无我。天地间就我一人,六合之内气都归我,什么山河湖海,林木花草,都没有了,我在广收天地之气,所谓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有了这种精神境界,就容易做到松静自然。
Ⅳ.练养结合
  练智能功既要练,又要养。练就是刻苦练功;养就是补养和修养,即吃滋补的东西与注意适当的休息,把练功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把身体练到开通以后,还需要有充足的东西去养他,使之气足、神足,以充实自身,健壮有形之躯。有的气功要求吃少点,还搞辟谷。智能功不仅不搞辟谷,还要吃营养好的东西,必要时还可吃补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蜂王浆等。这些滋阴补气的药都可以吃。有人说练气功还吃药干什么?这是因为在练智能气功的过程中,往往会自然地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别外一个智能层次上去,一旦新的层次打开了,身体里边需要的气的量级和质量都要大大提高。练功练到某一阶段,有时候觉得疲乏,没力气,精力不足,这是冲开新的健康层次,健康层次提高了,气的质量、数量都相对地要求高了。现就数量来比喻,如果原来身体装气的容量为十公升,有十公升的气就满了。练功打开了高层次的阀门,进入新的层次,有二十公升的容积,气还是十公升的话,里边的压强就相对地低了,这时,就觉得气不够用了,就会觉得疲乏无力。遇到这种情况,并不是功夫后退了,而是功夫前进了的暂时表现。在这时候,既要注意练功,又要加强营养。有形的营养物品里也凝聚着混元气,这可叫做“广开气源”。所以练智能功不主张搞辟谷。关于辟谷的问题完全是意识引导,不想吃饭,就认为是辟谷了,就要长功了。1988年《青年文摘》上报导了苏联有个旅行队,10多个人10天没有吃饭,也都坚持下来了。过去把辟谷说得很神,医学上也讲,7天不吃饭人体里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营养不良。这个问题怎么形成的呢?关键在于饿到四五在以后,出现饥饿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以为再不吃饭人就要死了。其实这时候若是心情很安静,认为不吃饭没关系,身体里面有营养,可以代谢,能维护生命,这样饥饿感、紧张感都会消失。一般第五六天饿得特别难受,过了6天以后就没大的难受感了,只是觉得身体上力气稍微小一点。当然,古人辟谷要练功,一边辟谷,一边服气。只辟谷不服气对长功意义不太大。练功练得精、气、神越充足,饭量慢慢可以减少。有时一天、两天不吃饭,精神也很充足。但有的人搞辟谷,10天不吃饭,瘦了二三公斤,路都走不好了,那不是长功夫,而是摧残身体。只能气足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吃饭反而气更足一点,到那时候再不吃。过去中医讲:“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吃多了,肠胃在那阻住了,还会闹病。所以,别的功法搞辟谷也是有根据的,方法对头了也能长功夫。只是智能功不需要搞辟谷,而需要增加营养,使我们的身心再上升一个层次。这不仅要注意营养,还要注意休养。刻苦练功不是让你一天24小时拼命地练,应当是练了功感到轻松而不疲乏,保持自己的精力旺盛(开始学练时有些疲乏,是正常现象)。平时练功经常感到疲乏,功夫长得也慢。练智能功光练不养不行,光养不练也不行,练和养要结合起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张而不驰,文武不能也;驰而不张,文武不为也;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练气功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健康状况,合理搭配练养,灵活掌握,从中摸索出规律。
  就功法而言,过去认为动功是练,静功是养。而我们智能功本身就是练养结合的,我们认为身上的气血流通就是养,即以通为养。有病的地方气血不通,你光去养它也通不了,病照样存在。只有通了,才能更好地去养它。通的地方越多,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气的充养。哪个地方不通,哪个地方就得不到气的营养。智能功在练养的配合上,一开始就练人天浑化,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往外放,用意识把气调动起来了,就练了功夫;往里收,把混元气收回体内就是养。这样动作一开一合,就是一练一养。过去练功是练内混元,光往里边练,练和养就需分开。智能功是练内外横通,所以包含着练和养的内容。从功法上讲,捧气贯顶法和三心并站庄相比较,捧气贯顶法是练,三心并站庄是养。这两种功法相对于形神庄来说,形神庄是练,这两种功法是养。循经导引法与形神庄相比,形神庄偏于练,循经导引法偏于养。但对于一个身体内的气非常不通的病人来讲,练形神庄本身又是养。因为形神庄有疏通经络,抻筋拔骨的作用,一抻一练,使得经络气血融通了,去除了病理状态反而得到了养。中医治病分真假虚实,有的病人明明身体里边瘀滞,有实邪,身体却变得非常虚弱了,这时候若用补药,一吃就死了。叫做“大实有羸状,误补含冤”,死了还不知道原因。
智能功是练养统一观,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不能截然分开。要求练功时体会练与养,要有这个意识。从大的方面讲,开与放是练,合与收是养。如果分细一些,往回收的一刹那是练,收到里边一停是养。练每个姿势是练,变换式子间的停顿是养。一个姿势练完要转换下一个姿势之间往往有动作中断的一刹那,这个形断意不断,就是很好的养。呼与吸的动作是练,呼吸中的停顿又是养。练五元庄,有发音法、呼吸法,其中呼与吸之间自然停顿的一刹那,脑子里非常安静,和呼吸的停顿结合起来练,是个很高级的境界。讲这些内容,是为了说明练与养的问题很复杂。任何一种功法都有练与养的区别,只要我们认真体会,在这些细微的地方能抓住它,就把练功的关键抓住了。古人对这些关键的地方不肯明白地讲出来,光靠自己体会是很难掌握的。一旦把练功过程中非常细致的东西抓住了,精神境界就能深入到更深层次上去。大家要想掌握它,主要靠多练,熟能生巧。大匠教人以规矩,不能使人以巧。能不能做到巧,关键是自己认真去体会、去实践。如立掌分指,一停顿动作,都是养的时候,要用意念深入到动作里边去,意念一宁静,就把里边的真气统一起来了。
  练养结合还有养精、养气、养神的区别。别的气功是精气神三者并重,第一步先练聚津成精,然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下丹田开始,练“三田”反复,而智能功不练“三田”反复,开始就练中、上二田,不练下丹田,直接练混元气去养神,这样就少了一个层次,把练功的过程简化了。如果先练下丹田,炼精化气,精充足了化不成气,精都往外跑了,过去叫黄河决口,一泻千里,不但功夫上不去,而且身体也会搞坏。所以,古人要斩白龙,(白龙指男性生殖之精),斩赤龙(赤龙指女性月经),必须要过这一关。智能功不练下丹田,就可以避免这些弊病。我们注意养气、养神,不讲养精。一开始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就是养气。神与形合,守神于中,就是养神。我们强调涵养道德,也是为了养神。
Ⅴ.定慧双运
   定慧双运又称止观双运。“定”指去除杂念的功夫,将意念定于一处,使心安于一境。练功初期阶段多用它。“慧”指精神安定后认真体察(体会、察照)体内的各种变化,如酸、麻、胀、痛的感觉,气机的流传,经脉的运行,穴位的开合,神意的变迁等。这时要把注意力全部凝聚在身体里边,只去体察,不去思念,越体察得细微精神越深入,慢慢在体内就会产生出特殊的感觉功能来。这是观察内景的基础。“慧”不是借助逻辑概念的思维,而是运用意识直接体察自身的各种组织,各个部分的内在运动情况,对无论什么变化或反应,只要求感觉到以后意念随之而动,但不去作分辨,既不要领它,也不要拖它。
  应指出的是,定和慧的含意虽然不同,但运用中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往往在一次练功中需要反复交替使用。如最初有杂念时要用定,定后才能体察——即慧,但在观察中对观察到的情况、景象有时会引起脑子活动,生出杂念,这时又要定。在观察时实际是精和气脉合在一起了,合得越紧,思想中越不易起杂念,所以慧即是定,慧深则定深,定得越深,观察得越细。所以定慧双运是练功能否进步的关键。入静的傻坐静等方法,是开始入门功夫,一旦静后,体内发生了变化,则需“观察”。内观是积极的,使注意力集中于内部,增强身体内部的功能,生命层次才能提高。只入静,不用慧,曰“顽空”,治病则可,长功则难。破除“顽空”必须用慧。

 

分享到:
 

    上一篇:怎样练好智能气功2  下一篇:  怎样练好智能气功4
          热门文章

 癌症影无踪
 病历档案(冯老师治愈部分病例
 简易功法——开合拉气
 智能气功编创人-庞明简介
 口令词下载
 练气功有8大好处 理气强身抗衰老
 书籍
 癌症不是病
 智能气功-形神庄教学
 教练员班讲课录

         相关文章
智能气功概述
智能气功九大特点
智能气功与其他气功的区别
练习智能气功的效用
练气功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怎样练好智能气功
气功与中医
什么是混元气
混元气的不同层次
人的混元气
灵通混元气
练气功为什么要涵养道德
智能气功优化生命各个环节
混元病理观
混元医疗观
意识和意元体
意识的作用
主动运用意识
意守的方法
意守的原则
正确对待杂念
病人如何运用意识
正确对待幻觉与真妄相攻
何谓中和之性
如何修养中和之性
练功的静态要求
练功的动态要求
怎样做好气功生活化
         智能气功简介

         智能气功是著名气功学者庞明副教授编创的科学气功。它继承了传统气功的精华,吸收了中华古文明"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合理髓核,汲取了现代科学、医学、哲学等成果,建立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编创了易学易练而层次井然的功法,创造了大型组场教功、治病的方法。智能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开发人体潜在功能,研究人体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探索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进而变人类的自然本能为自觉智能,使人类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智能气功是祖国气功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新花。已跳出了一法一术的窠臼,进入了气功科学领域。它那受人青睐的独特而完整的混元气理论、严谨而层次井然的系列功法、高效而科学的组场教功与讲课的传授方法等,都是在继承经典气功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哲学的成果而编创的。正是由于智能气功扬弃了传统气功的神秘的(尤其是宗教的)内容与形式,使之以世俗的现实的内容与形式展示于世,所以不仅使传统气功的精神——优化人的身心健康——得以实现,而且使传统气功发生了划时代变化(研究改造人与自然界),走上了气功科学的康庄大道。

智能气功
         智能气功的宗旨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气功进行深入挖掘,反复实践,锐意创新,使古老的气功科学化、社会化、群众化、生活化,变人类自然本能为自觉智能,使人类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促进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
     智能气功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管理 回到顶部
智能气功 智能气功网 智能气功抗癌 智能气功抗癌网 智能气功论坛 智能气功口令词 智能气功视频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09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