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混元气
人体混元气是自然界中高级、复杂的混元气,它是随着人的生成逐步发 展起来的。
人体混元气在各部组织中分布是不平衡的。如前所述,在胎儿期间以及早期 婴儿的混元气,在体内的分布基本是均衡的,随着人与外界接触的频繁,使人的 各种反应趋向于外,因之人的意识活动也多是外向的。随着意识活动的深化与完 善,随着混元气与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混元气在体内原有的分布受到了破 坏,而随着意识的外向而趋向于外,多用的器官,如手、脚、皮肤、各感觉器官 随着功能的增强,混元气逐步充盛,在这大的趋热下,大至整个人体,小至在内 的各器官甚至深入到细胞,混元气都从内而趋向于外,因此处于外表的膜(如内 脏的膜、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的膜)混元气都比较充斥,当意识支配混元气运 行时,亦多表现于膜络部分,这是膜与外表功能旺盛的内在根据。此论点虽然与 现有中医理论有别,但是练过“膜”功的人是有切身体会的。这一论点在《卫生 易筋经、膜论》中也有近似的描述。
人体混元气的分布除了外向特点之外,还根据人体形气神存在形式之差异, 致使与之相关的混元气的分布。集中部位与功用也产生了差异,依此我们又把人 体混元气分成了三部分:
一、躯体混元气。集中在丹田(脐与气海部位),散布在全身各组织,供躯 体各组织(包括内脏的形)的组成与分解以及各种形式(主要是宏面的)运动, 它是人体混元气基本的内容。
二、脏真混元气。人体各组织的生成变化,不是各自独立地进行的,它是受 人体的气化规律——生、长、化、收、藏来制约的。而这些规律正是由五脏分别 所主的,它不仅与每一脏的体性相关,而且和五脏有关的情绪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之显现了五脏在人体混元气中的重要性。然而五脏又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一 个有机整体。因之五脏又形成了人体混元气中的子系统——脏真混元气。集中表 现在五脏活动之中心——上腹正中——我们称之为混元位。
脏真混元气与躯体混元气的区别在于,虽然也有形体的生成变化——这一点 是和躯体其它组织相同的,但它更重要的是有特殊的功能,而维系这些功能的混 元气与维系躯体运动之混元气是不相同的,如常人的意识活动不能主动地支配 它,却受人的情绪的影响……这就是五元庄功法重在音声引气,重以情绪调节的 理论依据。
三、神意混元体。这关系到意元体理论,这里不赘述。
当然上述这三种混元气都是人体混元气的子系统,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 条件下互相转化,从而维系人体的整体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