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的原则
意守是练气功运用意识的根本方法。如果讲广义的意守,各种意念都可以算是意守。那 么搞意守的原则是什么?过去一共有三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一聚一散。这三句话在黄 元吉的书上就有。我们又加了一条:神守一如。
(一)似守非守。过去搞意守必须是似守非守,你不管守什么都应如此。守身体里边(如守 丹田)要似守非守;守外面,诸如山川、湖面,也得如此。什么叫做似守非守呢?即似乎是 守着它,又没守着它。古人对它不好讲。有个别的老师这么讲过:似守非守就像让一个小孩 看家,他可不是老看着家,不会老盯着门:别让人进来偷东西。他把门一关,在里边随随便 便待着就行了。想要出门去,“我看着家呢,不能出去”。意守也是一样,杂念一来:唉哟, 不行,不能跑神。有这个意念管着自己不跑出去就行了。没跑出去的时候,在里边自自然然、 随随便便。这种状态就叫似守非守。我也打一个比方,让你值班守电话,但你不能老守着电 话,老看着电话,这样守着也没用处。守电话就是这样,当想要干别的事:“这不行,来电 话怎么办?”你守里边的丹田也是一样。一说守丹田,把意念放到丹田后就不再管它了。“知 而不守是功夫”,一定要知道——就在那个地方,但是意念往那儿一放就完了。这一点很关 键。我们在意守的时候,可不能死气白赖地守着它,守哪儿也不能死守。“意有余便是火, 气有余便是火。”意有余本来不是火,可你意念往那一集中,气往那儿集中,过分了,化成 火了。为什么有的人练功时口干、舌燥、心烦呢?就是意守时守住不放,守得太紧。再打个 比喻。你很喜欢玩鸟,但能把鸟用手老攥着,不让它跑吗?你把它放在笼子里,它可以在里 边蹦蹦哒哒,随随便便,只要不跑出去就行。要么弄个杆子,把鸟用绳子拴在杆子上,它很 自然,会飞一飞,活动活动,但是跑不掉。意守也是一样的。守丹田时在丹田里边动动也没 关系,不是定在那儿死守。守混元窍、守祖窍,都是如此,不能死守,里边应该灵通活泼, 随随便便。这样搞就似守非守了。不然的话,有的人守得太厉害了,就长出个瘤子来。我们 在国内碰到过这种情况。台湾有本书就讲搞意守不对,说守着守着就能长出个痞块来。其实 这不是搞意守的毛病,而是守得太死了,违背了似守非守的原则。 另外,有的人老守着一个地方,守得挺紧,引起心烦。这样烦不了一会,就忘了,跑神 了。越想死守越容易出杂念。什么道理呢?从医学上来讲,死守一个地方,脑子里边的神经 就容易产生疲劳,一疲劳,控制力不够,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越是死守,越怕跑神,就越容 易出杂念。
(二)若有若无。似守非守是指我们的主观精神境界,若有若无是指我们守的那个对象。 所谓若有若无,即要求守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守成是具体的东西。守外面的 东西,比如守一支圆珠笔,脑子想着圆珠笔,但不能想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想的东西不是像 拿手一摸那样实在的。不管体内体外的,如果你非要把它想得非常非常具体,那非闹出毛病 不行。想得非常具体,往往眼神就跟上了,倒是容易使人精神集中,但这就违背了意守原则。 我记得可能是 1975 年,还在药厂卫生科工作的时候,治过各种慢性病。我们厂子里一个工 人患有高血压,高压 240mmHg,他什么药吃了都不管事,血压降不下来。他找我学练气功, 我就教他搞意守,告诉他意守身体里面可以,意守身体外面的也可以,只要精神集中就行。 练练功,血压从原来的 240mmHg 一下降到 160mmHg。我问:“你守的什么?”他说:“我家 有个胖胖的小孙子,我挺喜欢他,每次练功我就闭着眼睛看着他。”又过了一个半月,他来 找我:“庞大夫,我怎么眼底出血了呢?”我说:“你还练功吗?”“练功呀。”“怎么练的?”“我 练功时看我小孙子,觉得他比平时还漂亮,而且越看越漂亮。我越看越爱看,越看越细致, 真想亲亲他。我就在孙子旁边练,虽然不睁开眼睛,有时我还扭头看看。”他这就不是若有 若无了,精神都集中过来,变成真有了。他集中精神往孙子那一放,全部气血向眼睛集中而 造成眼底出血。 当你意守的时候,守的有个具体部位,但不是具体的实体。比如守丹田,丹田里边有这 个具体部位,可里边又没有具体的东西。很多搞西医的问我守丹田是守小肠,还是守膀胱。 我说让你守膀胱里面的尿。他问这是什么意思。我说,你要是守膀胱,慢慢膀胱长瘤子怎么 办?膀胱里边的尿是空的,守尿不就没事了吗。他听了哈哈大笑,当然这是玩笑话。其实你 守里边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有气则成窍,无气则渺茫。”当有气以后它才能是个窍。我们都讲丹田,搞西医的摸摸肚子:哪有个丹田呢?没练功之前,丹田也有气,但气不多,你 感觉不到它。我们只能感觉到有形的实体物,当然有的实体物我们也没感觉到(如内脏)。可 是练功以后里面有气了,老守那个地方,气往那聚得多了,就感到有个气球。一般的球有球 壁,这个气球则不然,它周围没那个壁,就这么一团,空空荡荡的。被你感觉着了,就成了 窍。你还没把气凝聚起来,意识还没那么敏感,你上哪儿找窍去?只有当我们通过练功,那 个地方的气多了,它和实体物兼容,我们感觉到具体气的存在,到那个时候,才有窍。平时 你知道那个位置,意识往那一放就行了。这样才是若有若无。关键是守那个位置的无形的气, 而不是那个形。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要明确。懂得这句话后似守非守也好,若有若无也好,都 容易理解了。如果画龙不点睛,你怎么也不好理解这两句话。一开始守那个气,那儿没气, 你不似守非守怎么办?你不知道气在哪儿,就找那个气,找、找、找,那就活动开了。有气 也罢,无气也罢,那个地方是空空荡荡的,气也是无形无象的。你说它无,有气;你说它有, 无形。这就是若有若无。古人虽然处处讲气,但不知道意守的目的就是要意念和气相结合, 而没结合之前产生不了效应。古人对此讲不清。我们现在把它讲清了,而且具体落实下来了。 我记得也是七十年代,一个练功的问我: “庞大夫,我现在练功练得肚子胀。这是怎么回事?” 他还不是练智能功,练的是过去老师的功法。我问:“你怎么练的?”“守丹田。”“你怎么守 的?”“老也守不住。我想了一个辙:量了量,在脐下一寸三分贴了块橡皮膏。贴了近一个月 也不换,肚子直痒痒,一痒位置就更明确了。一练功就想橡皮膏。”我说:“你再想橡皮膏, 就成大肚弥勒佛了。”他问这是什么道理,我说:“你守丹田,丹田在肚皮里面,你一想橡皮 膏,不就想到肚皮上了?没想到腹腔里边去,那你肚子还不胀?慢慢肚子大了,肉皮也厚了。 把它揭了吧。想橡皮膏向里四寸半的位置。”他问:“庞大夫,那里是什么样?”“你别管什么 样,想橡皮膏在里边痒痒就行了。”又练了不到一个月,肚子不胀了。他原来肚子真是有点 鼓起来了。小肚子本来就容易聚脂肪,再用意念往那儿一聚,聚、聚……气往外一来,肚子 就发胀,鼓起来了,这就违反了若有若无的原则了。 似守非守和若有若无这两个原则,有的人一听就能领会,而有的人听了半天还不行。我 讲守那个气,他仍不能领会(书上没有写守气这个问题),精神还集中不了,那就用书本上写 的三元归一:闭着眼睛,似乎看着那个地方;耳朵听着那个地方有什么响动没有;意念想着 那个地方。还可以再加点内容:不论守什么地方;守下边混元窍、丹田也好,守上面丹田也 好,都可以用意念通过舌尖作指向,指向它。守上丹田、舌尖往上顶,想着上边;守下丹田, 舌尖往下顶,想着下边。这样就容易把意念往那儿集中,把三元归到一个地方,效果自然很好。
(三)一聚一散。这是对初学者来说的。初学者守东西往往守不住,老守着容易跑神。怎 么办呢?一聚一散。守一下,放松一下(不守);再守,再放松。不是老守着它,这样反而不 容易跑神。比如守丹田,守一下丹田,不管它了;再想丹田,又不管它了。这儿一下一下来, 每次有点信息量。没杂念这么做,有杂念更要这么做。三心并站庄就可以这么练。一开始顶 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三心都归丹田了;再从丹田到顶心、到 手心、到脚心,这样放出去;然后再往回归……这就是一聚一散。实际就是把意念稍稍变动 变动,这对初学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你一聚,不管它了,一有杂念,我再聚,那也可 以。当你还没有杂念的时候,就反复练习一聚一散,慢慢习惯了,就不再需要聚和散了。一 聚,放下,知而不守,里面能够安静了,那功夫就上长了。没长之前,可以这么一聚一散、 一松一放地搞起来。
(四)神守一如。如果说一聚一散是初级的练功方法,那么神守一如就是高级练功方法了。 当你练功到了高水平,不需要一聚一散了,守丹田的气,守着守着,就分不清能守的意识和 被守的部位,两者成为一个了。如守的是气,那就进入了神人气中、气包神外的境界;如守 的是形,这时的境界就是形无形、意无意;如守的是神(意念),神守一如的境界应该是明心见性。神守一如是根据你所守的内容的性质定的,但都到了高层次,这时就分不出能守的精 神和所守的对象。这一点就不多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