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智能气功(六)注意调节生活
要练好智能功,还需要在生活上注意调节,以巩固练功的成果,保证身体气机更加充足。这一章主要讲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Ⅰ.加强饮食的营养
智能气功要求在练功的同时,必须加强营养。因为练智能气功不仅仅是增加一般的功能,而且还要开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领域的智能,使智能的层次从低的梯度上升到较高的梯度。因此,必须从各方面摄取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对于气来说,我们固然要练混元气,来增加我们身体内气的量和质,但又不能局限于此(混元气的物质形式,与我们认识物质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因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是靠人体内部和大自然经常进行质和能量的物质交换,以至于进行仅有信息的物质的交换来维系的。所以,练智能功一方面要利用大自然的混元气,同时也注意混元气凝聚成具有能量物质的交换,以及具有质量物质的交换即增加营养。不过智能气功的营养观和当代科学的营养观不完全一样。现代的营养学一般讲维生素、蛋白质、糖、脂肪和微量元素等,我们着眼的是食品的气的充足与否。总的来讲,新鲜食物和生长茂盛的、生命力强的、野生的食物等,气比较多。在恶劣的环境、贫瘠的土地生长的食物,向大自然吸取的营养多。比如野生的马齿苋又叫“死不了”混元气足,晒不死,干枯了,弄点水又活了,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杀菌作用。又如人参在深山老林生长好多年,对大自然的气吸收得多,它内在的结构所蕴藏的内在力量,由于凝聚大自然的气多,显得更强些。有一种野黑豆,气足得很,吃上四十多颗,气就上头,冲得难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应学会观察,选择自然之物富于生机者而食用之。动物也是这样,一般野生的比家养的气足。家养的动物运动量大的部位气足。吃猪肉选蹄子、尾巴、舌头、脖子、耳朵等经常运动的部位;吃鸡肉选爪子、翅膀尖、脖子;吃鱼按俗语说,冬吃头,夏吃尾,春秋吃分水,这些地方气最足。另外猪皮营养也高,还能滋阴,中医伤寒论上有猪肤汤,就是猪皮。如果阴虚、嗓子疼,拿一块猪皮煮水喝,很快就好。
吃食物要多种配合,不要偏食,不要有嗜好,要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当然,不是每顿五味都齐全,应当具备三味以上,有一个为主的,其它搭点是辅助的。在中医气功的理论里,营养与五味——酸、苦、甘、辛、咸有连带关系。五味分别营养五脏,不可缺,也不可过剩,否则皆可致病。对于饮食的调配,古代养生治病都很重视,在周朝曾有“食医”,后来这门学问慢慢地失传了。现在这些知识,仅于《道藏》中有所保存。对此,周潜川在《食饵疗法及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有所介绍。然其食谱多属昂贵之品,不适于推广。本文仅据《黄帝内经》选择食物的原则及有关食物对人体五脏的关系做一介绍,如下表:
五脏 |
肾 |
心 |
肝 |
肺 |
脾 |
五味 |
咸 |
苦 |
酸 |
辛 |
甘 |
五菜 |
藿 |
薤 |
韭 |
葱 |
葵 |
五谷 |
大豆 |
麦 |
麻 |
稻 |
稷 |
五畜 |
豕 |
羊 |
鸡 |
犬 |
牛 |
五果 |
栗 |
杏 |
李 |
桃 |
枣 |
总之,在选择食物时,要多样化,不可偏食。以上所述,只是简明原则,不可泥此。有病者,又当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食物。对于一般练功者,除注意食物的选择与恰当的调配外,又须注意勿过饥、过饱、过食肥腻,勿食过凉、过热食物。练形神庄,往往都很能吃,过一段又吃少了,经过几次多与少的反复,慢慢就稳定下来了。在练功时,吃多、吃少都不要害怕。特别是有的女同志怕吃多了长胖。实际上大部分女同志尚处于一种瘦弱的病态水平上,标准体重都不够,有的还差得很多。所以,要通过练智能功改变林黛玉式的病态审美观。我们不提倡肥胖,但要健壮。练智能功肯定不会练得超肥。'
关于喝酒的问题,孔夫子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吃的要精,烹调要细,喝酒以不乱为原则,即不要乱神、乱气、乱血。喝醉了酒说胡话,乱了神;酒后热呼呼的,乱了气;满脸通红,乱了血。智能功主张喝酒“三不乱”喝与没喝差不多就行了。一醉方休,说明不懂得健康知识,不懂得生命运动规律,属于愚昧的表现。
Ⅱ、注意穿着,以保持人体内环境和大自然外环境的平衡
有的气功门派主张冬穿麻纱,夏穿皮袄,说这是真本事。其实,冬天穿得少,就要用功夫把气调出来去抵抗外面的寒冷,把能量白白消耗掉了,对练功有什么意义呢?只能表现自己练功有本事罢了。这样就不能把练出来的气去营养自己的神,就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开发更高层次的智能了。1962年我曾按旧式练法,最热的天也穿着制服练功,默念“心静自然凉”,这是用意识调能量来对抗,练了一段觉得没什么好处。现在生产发展了,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就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使身体和大自然保持平衡。古人讲:“养生莫若啬”。要养生就要对精、气、神爱惜,不能随随便便丢掉。这不是小家子气,不是守财奴,而是把精、气、神贮存起来,开发更高层次的智能。从而对周围的事物就能明察,能决断,就能在是非面前判断得很清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实际。只要自己体内的能量充足了,需要献身的时候,就会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没有足够的气做后盾,碰到危难的环境,就会退缩下来。当然这里边还有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锻炼问题,但内在的物质基础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要养育自身的浩然之气,浩然之形。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要从加强身体里边的气着眼。对于练功的穿戴是不讲究的,不讲究漂亮华丽,而是要穿得宽敞、舒适、大方。衣服太瘦了,既影响练功,气血又不好通畅。女同志练功一大禁忌,就是穿高跟鞋。因为穿高跟鞋对身体健康不利。从整体观来讲,脚上有五脏六腑的分布,穿高跟鞋走路不容易平衡,对脚上各点的刺激也就不平衡,时间长了会引起疾病,有不少女同志走路姿势不正确引起了慢性病。练智能气功的应该穿平底鞋。
Ⅲ.创造良好的住所环境
住所环境是指居住房屋和练功场所。住房要保持空气新鲜,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智能气功练混元气,住楼上、楼下、平房都一样,在哪儿都能采混元气。练功不管方向、地点、时间,但要尽量利用好的条件,如选择山青水秀、松柏茂密、风景宜人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些好环境,就在你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选择较好的地方。有人会问,混元气哪儿都有,选好的环境干什么?我们选择好的环境,并不着眼于山川、树木、花草,但它对人的意识能起好的作用。如果把意识和混元气结合的作用、周围环境的作用两者加在一起,效果会更好一些。条件不允许的话对环境不用苛求。智能气功强调组场的作用,不论在哪儿练功,都要先组个场,这样气就足,就好起来了。家庭也可组气场,吃饭时家人围桌一坐,放松、安静、静坐两三分钟,气场一起来,饭菜的营养也多了,全家都能受益,家里的气场就强起来,家里的气氛也会慢慢好起来。家里有了气场,不仅对人有好处,对植物也有好处。有一位气功师养的君子兰,一年开了三次花,长得非常旺盛。
Ⅳ.行为要光明正大
我们练智能功不仅在练功、教功时贯彻“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功力取信于人”的原则,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也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对人处事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对同志、朋友要忠诚老实;待人接物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随时随地做好事;利用智能气功的一切条件,为周围的人谋福利。在给别人教功、治病中提高自己,使功力日长,道德日隆。要努力做到慎独,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发自内心自然地做到上述要求。这样自己的气就更加精纯、神更加灵明,就能很快走向形神混元,身心健康达到高层次。这个问题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修养意识》中有详细讲述,这里仅指出一些引以为戒的事。第一,切勿存害人之心,勿起恚恨之念,以免引起自身气血乖乱;第二,不可有贪财物之情,保持高尚的情操,使自己的神明处于清灵之境;第三,要节欲,以固精保神,因精下泄可使元气走失。练功初期,精气充足,有性欲亢进现象,此时尤宜节制。否则,精下泄,难上进。非徒无益,其害尤甚于常人。病人初练功,宜禁性生活一百日至一年。即使练功有素,也决不可纵欲。道家提出“春一、秋二、夏三、冬藏”之说,符合生理规律。古人云:“精不足思欲,气不足思食,神足不思睡”,就是说,练功到一定程度后,可得到较之“欲、食、睡”更高级的愉快,更舒适的享受。
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了“十二少”,可供练智能气功者参考: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想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错忘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丧生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