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修养意识
[1]如何理解涵养道德好的人,其体内混元气就得到培养,生成量就会增多?
我想在这个问题的后面还隐含着另一个问题:有的人练了智能功之后,为了自己搞钱,骗人去了,有的自立门派搞自己的那一套去了。他们的功夫不也还可以吗?有的在全国还有相当大的名气。这个问题怎么解释呢?我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意志力,意志本身凝聚的力量;再一个就是涵养道德的水平。有些人他的意志的凝聚力、结合力很强,一旦了解了智能功的道理——智能功就是要聚大自然的混元气,就也能聚到一定的气量。因为目前大家对气功还处在一个刚刚开始了解的层次上,所以,他凭这个在社会上产生点名气、取得一般性的效果是可以的;但功夫再往上走,往深处走,就比较困难了。而道德好的人,意识里面比较平稳,气的纯度比较高,气度比较精细,这个气就应该比较好使唤。因为气越精细,它在大自然界的分布就越容易均匀,本身进入不同层次的物质就越容易。但是光有了这个素质还不够,还得练意识的凝聚能力,如果你的意识凝聚力不够,功力也就还不行。所以要提高功力,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使气纯化起来;另一方面要练意识的凝聚力和结合力。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是最好的了。
[2]涵养道德要求意识开放,而气功生活化要求经常内守,两者似乎矛盾,怎样处理其关系?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你光会开放,光去干好事,不懂得守住身体里面、往里收,那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放出去收不回来了。佛教讲因果关系,干好事就得好结果,讲得不妥当。过去有句老话叫“修好不见好”。实际是有的人做好事,没有内收的意念,意识全是往外放的,把气也领出去了。这样就把气也消耗了。气一不足,干事就干不好。比如:在大街上走,后面来辆车,听到鸣笛,本来该躲呀,但你没力气,很疲乏,反应不灵敏了,结果出了事故。如果力气很充足,很自然就躲过去了。所以说,纯粹的意识外放是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我们学了混元气理论之后,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们既干好事,又懂得修炼自己内部。做事的时候,气虽然放出去了,但始终有一个和里边连着的意念。这就像拴着线的风筝,能放出去,还能收回来。意识内守就是我们干好事不动心,受了外界刺激也不动心,总能守住自己。这叫内守。不是说一干好事,把心(意识)都放出去,不要它了。
[3]涵养道德的实质是涵养混元气,即不能把自身的气散出去。这与捧气贯顶法的内气外放是否矛盾?
涵和放是不相矛盾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涵”就是里面要包含得多。过去讲“海涵春育”,不是要你就涵这么一点,而是要像大海一样涵的很多。通过涵养,气量大了,能装得住。装得住可不是把它固定起来,固定个圈圈,怕它跑了。只有自己很大,才能做到海涵。所以涵养要扩大我们的心胸,意识要放开。这是关键。我们涵养道德为什么要一心为公呢?要多想别人呢?就是要使意识扩大,能够多涵。如果脑子里总是想着“我”,就用这个我把自己箍起来,里面的容量就小了、有限了,那你还能涵得多少呢?就涵不住了。别人一刺激你、一损伤你,你就觉得受不了了,情绪就不稳定了。这就叫没有涵养。如果你容量很大,像大海一样,像阳光哺育万物一样那么大,碰到这样的事情无所谓,照样是平衡的。这就叫有涵养。要这么来领会它。练捧气贯顶法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和涵养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气,一个是意识,两个要分开。涵养是通过意识的修炼,使之逐渐符合意元体很均匀、没有分别的特性,使意元体本身的功能保持平稳,使生命活动保持稳定;而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是为了打通我们内外气出入的通道、强化人体开合出入的功能。两者不能看作一个层次,不能混为一谈。
[4]我们练智能功涵养道德,要不要改个性?
凡是称得上个性的都需要改。一说个性就和一般人不一样,就有偏的地方;偏了就得改。
[5]涵养道德和人的生命活动有何关系?
道德决定我们的价值观。你认为什么有价值,又决定于你的人生观,决定于你的选择性。选择什么、怎么选择?根据道德去选择。人应该一步一步去涵养道德。人的最本质、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一般动物,神经活动和生命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饿了就跑去吃,也做到“形神合一”了。那个“形神合一”是一种低级的合一,是一般动物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还没有分离开、还是混元的初级的状态。所以我们智能功不讲“返还”。我们人有两个活动:一个精神活动,一个普通的生命活动。人的活动就是实现精神、意识活动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实际是意识活动的对象。任何活动都受意识活动的支配。精神活动是很自由的,支配形体是自由的。但现在由于科学不发达,物质不丰富,私有制、私有观念在起作用,把人逼到去为生活创造条件、去挣钱。把原来属于生命活动的内容局限化了,为了生活干事情。苏格拉底说广‘我吃饭是为了生活,有人生活是为了吃饭。”劳动应是自己要劳动,是自由的。这体现丁生活的一个内容。可现在是为了糊口,把自由失去了。涵养道德,是为公,不能光否定私有。到最后(当然要到物质极大丰富时)生命活动是自己自由地决定去。
[6]社会自由道德是理想道德,但不是一人能达到的,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总得有一部分人先走。那么这部分人如何在偏执社会中把握方向?
按智能功要求那么去做。不要有“这么做吃亏了”、“就我一人这么做,真倒霉”的思想,不要这样考虑问题。因为,我们是要自己净化自己,要真正认识到我们搞智能功也是一场革命,先走的人就会有社会上所说的那些牺牲。但我们自己不认为这个是吃亏,因为我们在修炼自己、净化自己,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先走了一步。这就是智能功人和社会的反差。这是个世界观问题。
[7]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应该如何面对引起喜怒哀乐的现实问题,保持中和之气,使气机平稳?
这就要求我们慢慢来练,最后练得喜怒哀乐无动于衷那才行。要达到古人说的“木然无动于中”,就得靠练,慢慢练得气机不受外面的干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起情绪,始终保持中和之气。如果已经起了情绪,比如已经悲哀了,怎么办呢?就想办法把悲哀的情绪尽快排除;已经发怒了,要把怒气尽快排除,来恢复气机的干稳中和。
[8]坏人为非做歹,是拔刀相助还是不要理它?保持中和之气与惩恶扬善能不能统一,怎样统一?
我在书本中从没有讲过碰到坏人不要理他,让他宰、看着他宰。那么,与他对抗不就保持不住中和之气了吗?首先,这种情况非常少。其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能不能保持中和之气呢?按高级层次功夫来说,应该是干任何事情都可以使气机不偏离中和。比如,这个人想干坏事,他的行为让人气愤;练智能功的人懂得气愤会使气机不中和,就控制住自己不气愤,跟他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来制止他干坏事。当然,如果他就要宰人了,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了,这时把刀拿过来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一看他要逞凶,把脑袋都气蒙了,话都说不出来了,还管得了事吗?反而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你真正有能力、有能量才能解决问题。你看武侠小说,真正有功夫的人,笑呵呵地不声不响就把人制住于,一伸手就把人制住了,并没有气得三魂暴跳、七窍生烟。所以,练功夫就要培养我们稳定情绪的能力和超常的,自身能力。
[9]练功冲击情绪,情绪不稳怎么解决?个人怎么办?别人如何帮助?
出现情绪,自己就应该控制它。这正是锻炼自己意识的自控能力的时候,别人帮不了什么忙。如果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情绪就会越来越大。一般人当时总觉得自己有理由,总是找外面的不足,其实都是为自己产生情绪开脱。应该是一有情绪就想到:这是我自己长功夫的反应,不能发作,一发作气就跑了;我应该把它收起来;别上外面找原因去,我自己要平衡。所以,应该一有情绪赶紧练功,别管外面。
[10]苦闷的时候,心静不下来,能不能练功?
过去讲大怒不能练功,大喜不能练功……禁忌很多。我们智能气功不是这样,而是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生命活动。有情绪,精神不易集中,就去练形神庄;通过做动作,使心静下来,也就能从苦闷中走出来了。
[11]练了智能功后,有时太高兴了,反而感觉身体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不练功的人也有这种情况:当某种情绪过度,不论是高兴、愤怒还是激动、惊恐,都可能导致人们体内发生病变。所以,不是说练功后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就是要控制情绪,使之不能过度。例如:高兴是好事,但欣喜若狂,气都散了。所以,每个人都要注意涵养道德、陶冶性情。
[12]高级气功师是不是没有情绪变化?
这要看高级到什么程度,一般的“高级气功师”还是有情绪变化的。孔子讲,“圣人不迁怒,不贰过,发而皆中节”。应该发怒时发一下怒,但是对张三的怒不会挪到李四身上。“发而皆中节”,都是恰到好处。到了圣人是这样,到了真人就没有情绪了,对谁都一样。
[13]练功后意识总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动,易受外界干扰,如何把神定住?
当你发现受了干扰的时候,就马上练功,使干扰不持续下去。过去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杂念起来了不怕,只是怕你觉察得晚了。感觉有杂念了,先不要管它,赶紧想练功的内容就行了。
[14]在实践中克服我执要求用损、用忘,即把自己.意识里形成的各种旧观念、旧框框都忘掉,那么过去所学的知识是否应该统统忘掉?
这是两个层次的东西,讲修养意识要用损、用忘,是讲要从理上去做,而不是要从事上去做。要是从事上去做,一回家走错门了,看见自己的父母也忘了叫什么了;什么都忘了,那就不行了。要从理上去做。我们一般的人容易把过去的固有观念、已有的知识固定起来,认识事物往往是先人为主,拿过去的知识、过去的经验来衡量客观事物。这在哲学上叫先验论,又叫经验论。这不符合唯物的反映论。你把脑子里旧的框框给损了,里面很明净了;你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使自己更灵明。
[15]顺应自然变化,不执着一物,是练功到了高级层次的境界,一般练功者是否也可以这么做?如何做?
现在你恐怕还做不到真正地不执着。比如丢了件值钱的东西,可能心里边就要别扭很长时间;所以一开始你不仅不能不执着于一物,而且必须执着于气:功,按气功的要求和规律去做;不习惯也要硬着头皮去做。只有一点一点地这么做了,形成了习惯,慢慢才能不守规矩而不越规矩。
[16]在修治意元体参照系的偏执时,要求达到“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我们是否应先练得“能断百思想”,再向“不断百思想”努力?
是这样的,就是要“能断百思想”再“不断百思想”。如果现在就“不断百思想”,什么都不断,那就只能是在普通常态中混日子。所以先要使我们的思想能够符合练功的要求,按练功标准去做。等你做到了,很自然了,一言一行都符合练功的要求了,也就是“不断百思想”的境界了。所以,“不断百思想”不是好坏什么思想都有,而是居心动念都符合练功的要求,都在道上了。
[17]意识屏障怎么打掉它?
只有靠自己来打掉。提高认识,把过去已有的知识概念去掉,不要固执于已有的常态知识。
[18]你说同学之间要进行智力撞击,可我和别人交谈就不可避免地要动用常态参照系,觉得这样有把偏执加重的可能,而且一说原来的灵明意境就没了。我该不该和别人交流?怎么交流?
在你还没有走出偏执、走向圆满之前,你就是在偏执之中。你不说也是偏执,也是常态意识。学了理论,我们要从内心深处体察混元整体那种均匀特性。我们的意识活动是在混元整体这种均匀特性当中一起一伏运动的,这种运动改变不了混元整体的均匀特性。我常用水和波打比喻,水是流动的、均匀的、透明的,起了波浪,并没有改变水的特性。但一般人一起“波浪”,有了情绪,就把它放大了,突出出来了,意念集中到一点上去了,意识的灵明之性就少了。别人一说“你真好”,你一听,心里边高高兴兴,把意念就都集中到高兴这个情绪上来了;这时对外界的其他刺激反应就不灵敏了。别人一说“你真坏”,你一听,“谁坏了?”生气了。这时可能后面有人踹你一脚你也不知道。如果你里边总是安安静静,好也是我,坏也是我,总是这么灵明在躬,说话时也还能觉察自己里边那种灵明状态,这样你就能慢慢一步步脱离开常态意识的干扰,使意元体慢慢能体察自身意识活动的那个体象。
[19]是否可以这样说,“练功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命全形”;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趋吉避凶?是否应尽可能不涉险?但坚定顽强的意志却往往需要在艰难困苦,甚至风险中才能磨炼。这两者之间应如何把握?
我倒认为,顽强的意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平凡的事情上去磨炼,而并不是非要到风险当中去。听人说哪儿有块山石晃晃悠悠,一登弄不好就翻下去了,你偏要为锻炼胆量去登登试试。要是翻下去就摔死了呢,你还练什么功?所以,我们不要这种冒险的锻炼;如果我们能注重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着这是在练气功,我们的意志力自然而然就顽强起来了,也就能达到所谓的趋吉避凶了。
[20]我在实习治疗骨折时本来是要聚则成形,却不知为什么出现了逆反心态,脑海里是骨头向外分裂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逆反的心理状态,不想考虑的事偏偏在脑子里萦绕。最典型的就是有关性的内容,越是抑制越往外出,真是无聊而又无奈。这种心态虽不是主动运用意识的结果,可我担心会造成逆反的结局。这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克制?
练气功就是要练意志力,要改变这种状态。而现在的一般心理学不这么认为。如弗洛伊德心理学就主张应该有什么情绪就发泄什么。这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低级所在,它不能引导人的生命活动上升到高级层次。可现在有些人受了这种心理学的影响,不知不觉就在潜意识里边起了作用。练气功就非要改变它不行;不改变它,气功素质就上不来。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内容,即“顺则生人,逆则成仙”。过去讲:做将相容易,做真僧难。你做个宰相、大将或元帅,按照普通人的规律生活可以,要修行就得反其道,改变人的常态生命状况。练功后身体各部功能强化起来了,性功能也得到了强化。你虽想“不要性的念头”,但它功能强起来了,性的反应也就出现了。出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呢?在身体里边产生性兴奋的一刹那,就看你的意识是不是被性的生理冲动给拉下来了。关键就在刚产生性兴奋的一刹那,意识不和它相合,意念把它定住往上一提,性兴奋马上就消失了。这也是过去练功的不传之秘。怎么才能真正从情海里跳出来?关键就在里边一动,刚刚一有兴奋,马上警觉,不要和它合在一起。一旦它发动之后,你的意念和它一合,就坏了,把性兴奋、性功能就强化起来了。性功能一强化起来,再想收拾就难了。为什么过去练功讲“打虎”呀?“白虎”指的就是性欲。白虎狰狞猖狂,可以“吃人”呀!不伏了这只虎,练功练不下去。所以过去讲,真正的练功须情志绝烈的汉子才能做得到。
[21]为什么说毅力,是自我力量?毅力是怎样在自我中产生的?自我、毅力是什么样的关系?
意识本身有驱动性、主动性;毅力就是自我驱动意识的动力,毅力本身也是自我的一个表现。怎么加强它?平时多磨炼,碰到困难要坚持。
[22]《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有一个关于修养意识与练功的关系的坐标图,应该怎样理解?
素质是个综合内容,它包括体格、意志力、道德水准等。练功一个练的是意志的力量,把意志的力量练大,通过意志的力量来改变你的精气神;再就是要提高气质(气的质度,不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练功到最后要把气练得很细腻,使意元体更加清明,那就需要从修德上去努力。有些人为了报仇也好,为了表现自己也好,最后也练出了功夫。那是在他那个偏执意元体那个偏执性上努力的结果。我要去报仇去,这是个偏执。他杀啊、打啊,功夫也不错。但从修养层次来看,他那个偏执还没解决。偏执解决了是什么样子?这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问题。人类的素质要往上升。
[23]怎样提高心理素质?
到世上去练,提高心理平衡度。还可以经常多看一些好的书,看些警语、美好向上的著作。当然,那是从外面借鉴的,看人家处世怎么处;而学习智能气功的修养、看智能功的基本的关于意识理论的著作是最主要的,是从根本入手的。
[24]一个同学练智能功两年了,但总想着坏信息会对应到自己身上。这是为什么?他知道这样不好,可又怎么办呢?
以前讲课也讲过这个问题。比如:孩子没按时回家,就想孩子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是不是被车撞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样的同学一般身世都比较坎坷,碰上的都是不顺当的事,脑子里打上的尽是不顺当的烙印;所以,遇上事儿就想不顺当,想不到好事。这样的同学就应该多用智能功为广大群众做点事情。当你教功治病、搞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事情多了,良好信息也就多了。好的增多了,慢慢地就把过去的坏信息抹掉了。所以我们讲,练智能功,就要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多为别人干好事,这样从内心深处来净化自己。不过也要注意,千千万万不要把成功的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不然,慢慢就要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人英雄主义了,这同样会葬送自己。应该想,是智能气功的大气场造就了我,是智能功的功理、功法培育了我,我的成功是集体的帮助。不要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去;有些人犯错误,就是因为把自己摆得太高了。真正开展智能气功的工作,就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做点扎扎实实的工作,那才有生命力。咱们搞智能功的人不要急功近利,当“近视眼”;要看得长远一点,为人民做好事要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气也充足了。这就叫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
[25]智能功讲不讲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别人是不是给加了不良信息?
我想我们应该与人为善,本着团结的愿望出发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他人是希望他好,根本不存在不良信息问题。
[26]我发觉自己从小到大都向往被爱、被关怀,渴望人间的温暖。这种渴望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使情绪时时波动。老师说过,练功以后可以达到理智和感情的统一,是否练功到一定阶段以后就不渴望被爱、被关怀了?
这个问题,不仅练气功是如此。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着,你是关心人还是让人来关心,这就体现一个人的世界观、一个人的胸怀。有的人就想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事情,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有的人则希望自己唯唯诺诺,蜷缩在家里做个贤妻良母。每个人的志向不同,想法也就不同。这里边固然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但是和自己的学习、修养、开拓视野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自己努力学习,开拓视野,开扩心胸。可以看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看他们是怎么处理一生的,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7]气功师、辅导员在功德修养上怎样正确对待经济报酬?
按照社会主义时期分配原则,付出劳动应该换取一定的报酬。搞“穷过渡”我们也不提倡。古人练功提出有五大要素:天、地、法、侣、财。就是说,没有维持自己生活的条件,练功也不能坚持下去。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功要本着利己、利他、利国的原则。若变得贪婪了,功德上就缺了一个条件。
[28]智能功人怎样对待名和权力?
智能功人不要追求那个虚名、虚禄,但不反对实至名归。真有成绩了,别人恭敬两句,有个“名”,这就不是虚名,而是个“实”;因为你本来就是好。有了实,有没有名都不在意。对待权力问题,就要看你有了权力怎么用。智能功人掌握了权力之后,应该是办使人民生命活动向好处发展的事。
[29]传统气功讲性命双修,智能气功是不是真的性命双修?
传统气功的性命双修是指练到开了天门之后,再在练气的同时修自己的性;也就是修养意识,包括涵养道德。我们智能气功从修养意识、涵养道德这个意义上讲,和过去修性是一样的,形体练气也是相同的。但我们并不是在开了天门之后才修性,而是一开始就注重意识的修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和传统气功的性命双修又不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