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气贯顶法
[1]八句口诀中的“一念不起”是否可能?逻辑思维停止了,是否别的思维活动也停止了?如果一念不起,又怎么能够知道自己达到了一念不起的境界?人的感觉算不算念头?
练功前念八句口诀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练功。练功时发个“一念不起”的信息,是让你不再想别的东西,集中精神练功;而不是做逻辑上的或者哲学的论述。
另一个问题,按照过去练功一念不起的入静要求,逻辑思维停止了,形象思维也不应该有,而且对外面的感觉也不应该有。内在的感觉比较明显的一个是呼吸,一个是心跳。过去练功到了高级阶段,呼吸没有了,心跳也没有了。因为呼吸、心跳会引起脑子的兴奋,一兴奋脑子里的感觉就不一样。所以,过去练功要做到念住、息住、脉住。念头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也停止了。到了这个时候,才真正叫作“静”。一念不起的境界过去叫“灵觉”。这个“觉”跟普通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佛家讲“一灵独耀,迥脱根尘”;道家讲“只灭凡心,不灭照心”,显现出来的思想(念头,即凡心)要把它灭掉,“照”是“查照”。这是一种体察思维,是不能丢的,但它不能叫作“念头”,只能叫作“觉”。“念”一般是指概念、词汇、词句等相关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实象感觉都不算念。
[2]捧气贯顶法起落动作的作用是什么?
起落动作(还有两个平拉气动作)中,当把掌腆起来之后,手和大自然的气的结合度就密切了,就能通过这些动作把我们自身的气和外面的气联上,起到凝聚气的作用。这几个动作关键不是练开合,除非是有另外的小动作加进去才好起开合的作用。做起落我们不是要求要划个小弧,不要直起直落吗?。这里面如果掌心往外一腆,就是开;往里一含,就是合。但当你动作还不熟练的时候,是做不出来的。
[3]智能动功有两手外导内行、向下超过肚脐的动作,会不会引起下精、下带?
不会。因为向下导引皆循经进行,且还安排了循经向上导引的动作。这样能起阴阳平衡的作用。但要注意向上、向下均不要意念过重。
[4]练捧气贯顶时目己像个空人。这样好不好?
完全空了可不好。当中得有点实的,好把气往那儿收。你要都空了,一贯气就“呼”地出去了。
[5]练捧气贯顶法时,感觉飘飘悠悠的。突然,“倏”地惊一下,吓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你自己故意想飘飘悠悠的,其实并没有飘。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入到那个“静”的境界里面去,静得不是非常好,气收得不是那么紧。遇到这种情况,要学会收气,把气往体内收得多子就不飘悠了。平时要多多意想:想里,想外,想体内,想虚空,想好境界,把气往身体里边收。
[6]在进行捧气贯顶法的专项训练时,主要体会混元窍处的开合。当体内气充足后;经常有气状的东西在肚脐和膻中(体腔内)之间快速地运动。只要意识和混元窍的位置相结合,体内的气充足到一定程度时,脏腑马上就起反应。有时出现恶心欲吐的现象,大小肠似乎在搅动,有疼痛的感觉,有时还拉肚子。这么闹了一阵子之后,好像刚患过重感冒一样,身上没劲、发软,心脏、肝脏部位有气淤积、发堵。好像中脘部有个气的发源地,有强大的气流往上冲,把几个脏腑直往上推,胃、心、肝、肺有颤动的感觉。有时流眼泪,眼睛发痒,打哈欠。耳的鼓膜向里,中耳向外挤动发出水囊荡动样的声音。有时整个腹腔里边燥热发烫,两手臂的骨髓里也有股强大的热流往外散,过后两手臂一点劲也没有。脏腑的频繁变化牵动情志的变化,使自己莫名其妙地烦躁不安,说哭也不是,说笑也不是。这种情况又偏在练功、听课、看录像时出现。这是不是正常的练功反应?该怎么办?
你不要更多地集中精力去体会这些变化,追求这些变化。作混元窍开合的时候,意念不要太紧、太具体,应该似守非守。一开,似乎是开出去;一合,似乎是合进来。各个脏腑,身体各个部分,也都是若有若无的。精神放松下来,这种情况就会过去得快一点。这些反应应该说都属于正常范围里的,就是意识往里边集中得太细了一点。放松一点就可以了。不必多介意它,这不会出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你自己要控制自己。碰上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你要知道:这是在磨我呢,我要长功夫了,要安静下来。
[7]我在练捧气贯顶时,常在头顶、丹田、涌泉等部位出现.阴阳鱼的图像,而且能转,受意念支配。这怎么办?
不要管它,那是意识造型,是潜意识里受到阴阳八卦影响的缘故。不要受它的影响,还是按捧气贯顶法的要求去认真练功。
[8]病人在练捧气贯顶法时,推拉揉按时能用意念将体内的病气推至天边,按到地下吗?
最好不这么做。我们一推一按是要开通我们人和大自然之间气的通道,使之通畅,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混元气到身体里边来。混元气进来,气充足了,病就会好起来。如果意想把“病气”往外推出去,这样就使这个通道在走“病气”,实际上并不比通过推拉实现与大自然混元气的交换效果更好。